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七彩云南 > 云南省情

历史

建制沿革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早人类。夏、商时期,云南属中国九州之一的梁州。秦朝以前,曾出现古滇王国。秦汉之际,中央王朝在云南推行过郡县制。西晋时期,云南改设为宁州,是全国十九州之一。唐宋时期,曾建立过南诏国、大理国等地方政权。公元1276年,元朝在云南设立行中书省,“云南”正式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区划名称。公元1382年,明朝在云南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管辖全省府、州、县。清朝沿袭明朝制度,在云南设承宣布政使司,下设道、府、州、县。1911 年,云南省共设置府15个、厅18个、州32个、县41个、土司区18个。1949 年,云南省分设1个省辖市、12个行政督察区、112个县、17个设治局、2个对汛督办区。1950年2月24日,云南完全获得解放,从此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2021年,全省行政区有16个州(市),分别为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全省有129个县(区、市),其中,17 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5个非民族自治县,29个民族自治县。

历史事件

  • 滇王受印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巴蜀兵攻灭了滇国东北外围的一些滇国同姓部落,兵临滇国,滇王投降。随后,西汉王朝授予滇王“滇王之印”,让他继续统治当地士著。
  • 南诏建国    在唐朝的支持下,到公元738年为止,蒙舍诏先后吞并了洱海地区的白蛮和其他五诏,统一洱海流域。唐玄宗封南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以此为标志,南诏国建立。
  • 建大理国    公元937年段思平取得三十七蛮部的支持,会各部兵于石城(今曲靖),向西进兵打败了杨干贞,段思平称帝建国号大理。
  • 设云南行省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后,即开始使用年号“中统”。1271年,建国号“大元”。中统年间以后,忽必烈政权相继在先后被征服的中原各地推行行省制度。1276年,元朝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云南”正式成了省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
  • 梁王败北    元代,蒙古统治集团一直派出一位宗王坐镇云南,元朝前期王号为“云南王”,后期改为“梁王”。1381年,30万明军进军云南,在曲靖白石江大败梁王军队。梁王出走晋宁州后自杀。1382年,明军又攻克大理,三员领兵将领之一沐英以及30万军队都留在云南。
  • 改土归流    清代,云贵总督鄂尔泰数次上疏,全面阐述改土归流的必要,就云南整体的改土规划提出澜沧江外宜土不宜流,江内宜流不宜土的主张。 1726年获雍正帝批准,开始改土归流。
  • 马嘉理事件    187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在中缅边界中国云南蛮允镇(今盈江县芒允镇)蓄意挑起冲突,窜至中国边境,开枪射杀中国边民的英国人马嘉理等人被击毙,故称“马嘉理事件”。
  • 各族人民抗英守边    1891年,英军进兵江心坡,遭到景颇族人民的坚决抵抗。同年,英军入侵干崖,新袭替干崖宣抚使的傣族土司刀安仁率傣、汉各族民众在铁壁关、大青树一带英勇抗击。1893年,刀安仁之父刀盈廷召集陇川、勐卯傣族土司和盆干景颇山官联合抗英保境。清政府急令腾越官府勘察各关的关址并与英军谈判。刀安仁和各族民众即刻将拓印关址、门坊碑刻等凭据交由官府。1898年,英军再犯大青树,刀安仁挥师一鼓作气将侵略军撵回了八莫。在刀安仁等人领导下,盈江各族人民抗英8年,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滇越铁路    1903年10月28日,法国驻华公使与清政府签订《滇越铁路章程》,滇越铁路云南段的修筑提上日程。滇越铁路自越南海防经河内到老街。从中国河口经蒙自到昆明,全长859千米,中国境内465千米,1904年动工,于1910年建成通车。
  • 护国运动    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等发出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出兵讨袁,掀开了护国运动的大幕。1916年6月,袁世凯死,护国战争停止。
  • 滇缅公路    1937年底,国民政府决定开辟滇缅公路。滇缅公路云南段全长959.4千米,其东段从昆明至下关,长411.6千米;其西段由下关到瑞丽(后改至畹町),长547.8千米。
  • 驼峰航线    1942年日军切断中国云南的陆上国际大通道之后,国民党政府和盟军被迫依靠飞越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的中印空中航线,即“驼峰航线”维系国际交通和抗战物资输入。
  • 西南联大    1938年4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辗转来到昆明办学,组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一二・一惨案

    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委员、代理省主席李宗黄指使省党部、军官总队、三青团暴徒百余,携带铁条、刺刀和手榴弹,分头攻打云南大学、联大新校舍、联大师范学院等学校,武力镇压学生反内战民主运动,致使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昌、西南联大师院学生李鲁连、女生潘琰(中共党员)和南菁中学教师于再(中共党员)惨遭杀害,数十名师生被炸伤、打伤,其中重伤2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

历史人物

  • 庄蹻(?-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楚国将军,楚庄王之苗裔。楚顷襄王在位时率领楚军循长江而上,夺取巴蜀和黔中以西,并一直打到滇池地区(今云南省昆明市一带)。当时滇池方圆五百里,周边良田万顷、肥沃富饶,是古代云南的经济、政治中心,庄蹻率领中原军队占领了滇池地区,并且使它归属了楚国。
  • 盛览,字长通,西汉时期益州牂牁人,生卒时间不明,约生活于汉元狩年(前122)前后,为益州牂牁名士,云南传习汉族词章第一人。
  • 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夷族首领,系东汉末建宁郡(今云南曲靖)人,另说为益州郡( 今云南晋宁 )大姓,生卒年代不详,约生活于建兴三年(225)前后。
  • 爨宝子(380—403),建宁同乐 (今云南陆良)人,19岁时即“弱冠称仁”,就任建宁(今云南曲靖)太守。
  • 皮逻阁(697—748),南诏第四代王。于唐朝开元十六年(728)即位。开元二十五年(737),皮逻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率兵征讨潜通犬戎(吐蕃)的洱河诸部并乘胜兼并五诏。当时唐派遣中使(宦官)王承训、御史严正诲参与军事,先灭越析,次灭三浪,又灭蒙嶲,很快统一六诏。
  • 阁罗凤(712―779),又作觉乐凤,南诏第五代王。“天宝战争”后,归顺吐蕃。766年,阁罗凤在都城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立南诏德化碑,表明叛唐出于不得已,愿与唐世代友好。
  • 段思平(893—944),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睑(今喜洲)人,一说为剑川永榜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
  • 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元代初期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在担任云南平章政事(官名,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的六年间,“兴滇之心,事滇之子”兴利除弊,大胆改革,深得民从拥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南行中书省后,派其为云南行省的首任平章政事。至元16年(1279),赛典赤•瞻思丁死于任上,送葬群众“号泣震野”。
  • 沐英(1344—1392),字文英,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18岁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军事生涯。洪武十四年(1381),沐英为右副将军,与征南将军傅友德、左副将军蓝玉率师30万南征云南。洪武十七年(1384),傅友德、蓝玉率军班师,留沐英镇守云南。其镇滇期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对西南安定做出贡献。洪武二十五年(1392)封黔国公,卒于任上。其子孙世袭黔国公职位,直到末代黔国公沐天波随永历帝走入缅甸而死,沐氏家族镇守云南共226年。
  • 郑和(1371—1433),出生于今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和代村,回族,原名马三保。洪武十三年(1381)冬,明军进攻云南。10岁的马和被掳入明营,受宫成为宦官,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立功。后明成祖朱棣赐马和郑姓,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宣德八年(1433)62岁的郑和于最后一次从西洋归国途中,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船队回国后,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 李元阳(1497—1580),字仁甫,号中溪,别号逸民,明代大理府太和县人,白族。明嘉靖元年壬午(1522),取云贵乡试第二名;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由于参加议论为嘉靖皇帝生父封号的所谓“大礼议”而被贬江西分宜县。
  • 兰茂(1397—1470),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
  • 吴三桂(1612—1678),字长伯,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崇祯十七年(1644)初,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等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吴三桂才到达丰润一带,观望不前。李自成令诸将发书招吴三桂,吴三桂和众将商议决定归顺大顺。四月初五日,吴三桂行到永平西沙河驿,见到从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吴襄为闯王部下拷掠,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抢占,于是降清,引清军入关,清朝封其为平西王。其后为清军前驱,一直南下打到云南。1661年在昆明杀南明永历帝。1673年,因朝廷撤藩而起兵反清。康照十七年(1678)三月初一日,于衡州府称帝,定国号为“周”,改元“昭武”。但很快吴三桂就于八月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康熙二十年(1681)春,清军围昆明,并分兵克复附近州县。十月,吴世璠在昆明城内自杀,余部投降。
  • 钱沣(1740—1795 ),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代大臣、书画家。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授检讨,官至御史。曾疏言和珅为军机,办事不遵制度,因授稽察军机处之任。和珅知其家贫裘薄,凡劳苦事多委之,积劳成疾死。书法逼近平原,尝兴酣画马识者珍之。有《南园集》。
  • 王炽(1836—1903),字兴斋,云南弥勒县虹溪人。年轻时斗殴杀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庆,与旅渝滇商合营天顺祥商号,来往川滇互贸。随后又与席茂之在昆明合资开设“同庆丰”商号。数年经营,成为滇中富商。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炽。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国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民间称为“钱王”。
  • 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云南腾冲人,祖籍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秀才,二十九年(1903)入昆明高等学堂。次年(1904)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先后毕业于振武学堂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光绪三十ー年(1905)加入同盟会,次年(1906)春,任云南留日学生同乡会会长,《云南杂志》社经理。1908年河口起义,组织“云南独立会”以为声援。宣统元年(1909)回国,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次年旋升总办。他以“坚忍刻苦”为校训,以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教育学生,使讲武堂成为“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军事学校。期间,他化装到中缅边境调查后,所提出的英国入侵片马应对三策和《滇西兵要界务图》,对加强滇西防务、滇西抗战及中缅划界作用甚大。
  • 张问德(1880~1957),字崇仁,号讱庵,云南腾冲人。投身辛亥而从政,有文韬武略,为官清正不阿。先后任滇军五旅秘书、腾冲参议会议长、云南省政府秘书、昌宁县县长、腾冲县县长、昆明行营少将军法官兼腾龙守备指挥部第一军事支队长、顺宁县县长、德宏州政协常委。有《偏安腾北抗战集》《秋生草堂诗文录》等著作存世。
  •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1911年(宣统三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11月1日,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被推举为都督。数日后,云南各府、州、县传檄而定,全省光复,清政府在云南的封建统治被彻底推翻。蔡锷在出任云南都督期间,大力推行新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受军民爱戴 ,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始终坚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原则立场 。
  • 唐继尧(1883~1927 ),又名荣昌,字蓂赓,云南会泽县城关人。滇军创始人与领导者,滇系军阀首领。参加过重九起义,昆明起义。在护国战争中,与蔡锷联合宣布云南独立,自任中华民国护国军总司令,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护法运动中被推为护法军总裁之一,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民国二年(1913年)开始在云南执政,唐继尧在近14年的执政期中,兴办教育、筹办市政、发展实业做了若干件利民兴滇的大事,为云南的近代化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
  • 龙云(1884~1962),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彝名纳吉乌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期间,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云南被誉为“民主堡垒”。
  •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共产党员,人民音乐家,中国新音乐的创始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国藤泽市海滨游泳时溺水而卒,时年23岁。
  • 熊庆来(1893~1969),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市,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1920年熊庆来获得马赛大学理科硕学位;1926年创办清华大学算学系;1933年获得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1934年回国后在国立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出任云南大学校长;1939年创办云南大学附中。熊庆来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 。
  • 方国瑜(1903~1983),字瑞臣,纳西族,教授,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九三学社成员。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五一街人。师从钱玄同、章太炎、陈垣、梁启超、赵元任,曾在京师大学研究院、私立民国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和云南大学历史系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民族历史、中国西南边疆史地、云南史料目录、东巴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震古烁今的杰出成就。

云南之最

  •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云南省
  • 云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
  • 云南省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独龙族
  • 云南省最大的侨乡——保山市
  • 云南省最早的民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最早的民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
  • 全国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昆明斗南
  • 中国创建最早的青铜器博物馆——江川青铜器博物馆
  • 中国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
  • 中国最大的乡级图书馆——和顺图书馆
  • 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东巴文
  • 云南省最古老的音乐——纳西古乐
  • 世界最著名的喀斯特景观之一——石林
  • 亚洲最壮观的溶洞——燕子洞
  • 中国最早创建的热带植物园——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
  • 世界第一高山茶花树——巍宝山“桂叶银红”古山茶
  • 中国最大的铜铸殿——金殿
  • 中国对联最多的公园——玉溪通海秀山公园
  • 云南隶属中央最早的物证——滇王之印
  • 世界最古老的铜鼓——万家坝铜鼓
  • 中国最大的铁柱——南诏铁柱
  • 中国最早的铜棺——石头山铜棺
  • 世界最大最重的古币——嘉靖通宝
  • 中国最早的古人类牙齿化石——元谋人之齿
  • 中国最古老的猿化石——禄丰腊玛古猿化石